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师院要闻

位置: 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林松柏校长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作者: 时间:2021-09-16 浏览: 来源: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同志们:

上午好!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特殊年份的仲秋时节,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迎来了5014名充满活力、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还要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体新同学,向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32101部队的首长和教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经过七十多年的历史积淀,特别是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后十年时间的努力,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已经从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发展成为师范教育为主体、新工科和新文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2020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建设高校。2021年学校在校友会排行榜中由2018年的659名提升到了465名,在软科排行榜中由2018年的542名提升到了420名。学校持续推进能力范式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考研录取率和专升本录取率逐年攀升,今年全校的考研录取率达到了22.23%,其中生命科学学院的考研录取率超过了50%,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考研录取率更是高达88%;全校18个专科专业升本录取率都超过了50%,平均达到了68.14%,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升本录取率达到了88.14%,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升本录取率达到了91.84%。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培育,更凝结着同学们的辛勤汗水。现在,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校园之内,目之所及,到处是同学们勤勉学习的亮丽风景!正是因为校园学习氛围的日渐浓厚和在校学生的不断精进,所以,在今天开学典礼上,我想与同学们交流的题目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按照儒家经典的一贯编排规律,开篇往往提纲挈领,直言全书之核心要旨。按此理解,论语开篇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应该就是简单的“学了这后又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的意思。因为明明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甚至苦到了“头悬梁、锥刺骨”的程度,又何来学而时习之悦?但孔老夫子确实是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再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达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愉悦境界,而且还由衷称赞弟子颜回虽贫但不改好学之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一开篇之语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

首先,我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理解。要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关键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字的含义:第一个是“学”字。“学”在大众中流传最广的解释就是“学习”,但从这开篇第一句所处的地位来看,恐怕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宋代大儒朱熹认为:“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这一说法与《说文解字》中对“学”的解释是相通的。皇侃、刘宝楠和今人钱穆、邓球柏等均赞同此说。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不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效仿的实践中觉醒和领悟人生之道,正如子夏所云“君子学以致其道”,朱熹强调的“故学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而已。”唯如此,方能实现孔子提出的“下学而上达”。

第二个是“习”字。对于“习”字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解释是以朱熹为代表的,认为“习”就是诵习、复习。朱熹认为“习”就是“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又说:“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这一解释,过于侧重“数飞”之“数”的频繁之意,而忽视了“数飞”之“飞”的练习、实践之意。另一种观点是将“习”解释为练习、实习、演习之意,如皇侃释“习”为“修习”,杨伯峻主张“习”解释为“实习、演习”。在此基础上,现代学者多数将“习”解释为体验、习行、笃行,这种理解似乎更符合首句中“习”字的本意。

第叁个是“时”字。对于“时”的解释,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解释是“时时,时常”,代表人物也是朱熹。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又引用程门谢氏说:“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另一种解释是“以时”,相当于“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王肃、皇侃、杨伯峻等人持此观点。综合这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将“时”进一步引申为“时常、按照规律”来理解。

第四个是“说”字。“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解“说”为“悦”是主流,主要是指发自内心的喜悦,是用来表达通过生命积极体验后,在理想的追求中达到了精神满足的愉悦。如“子在齐闻韶,叁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体现的就是孔子将音乐之尽善尽美与自己生命体验相融合,进而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当然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愉悦。

通过以上对几个关键字解释的梳理,可以看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有着深刻道体内涵的,所体现的是通过对人之为人生命价值取向的学思践悟,进而体味生命真谛之愉悦的大道理。

其次,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和同学们再谈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对我们的启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孔子时代,学的内容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多为时人借以安身立命的小“六艺”,也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具有涵养教化之功的大“六艺”。所以,不能把学习片面地理解成知识的学习。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传承,更是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育人新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打破只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真正理解“五育并举”,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第二,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学而时习”,既要强调“学”更要重视“习”,诵读、记忆、模仿、体验、感悟、养成,无一不是学习的具体方式。2017年以来,学校大力倡导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转变,推动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品格的养成。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不同学习目标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体会到学习之悦。

第叁,学的目的是感知生命、提升自我。“学而时习”内含着深刻的形而上的道体追求,看似具象的学而习的过程,探寻的却是抽象世界的内在逻辑,也就是通过现实生命的活动追求人性回归至“自诚明”的状态,从而达到“孔颜之乐”的境界。今天的教育,更应该强调对形而上的生命价值的追问,更应该强调立德树人,更应该关注学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成为有生命价值追求的人,而不是只关注物质利益的人。果如此,才能消解当前令全社会都焦躁不安的教育内卷现象,才能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才能使同学们在践习人生之道、成就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学而时习”所带来的自由和愉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熹言道:“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动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我将朱熹的这段话送给2021级的新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以“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的气概去感悟生命、成就人生,从而享受学习之悦!